16Mn合金无缝钢管厂-精密镀锌钢管-方矩直缝焊管-无缝方管-鲁铭金属
行业市场分析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市场分析

面对需求持续疲软,中国钢铁业路在何方?——2023年上半年中国钢铁行业运行特点及下半年走势分析

作者:聊城开发区鲁铭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3/8/1 11:06:05点击:5

 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特点

  (一)钢铁产量

  粗钢产量累计涨幅收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为53564.1万吨,同比增长1.3%;环比1月—3月份、1月—4月份、1月—5月份的累计增幅分别下降4.8个百分点、2.8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累计涨幅呈不断收窄趋势,这与全国生铁产量的发展趋势一致。

  月度粗钢产量高位运行。分月度产量来看,2023年6月份,全国粗钢产量为9111.0万吨,同比增长0.4%。今年3月份以来,全国粗钢产量已经连续4个月保持在9000万吨以上,而在全国钢铁行业发展历史中,截至目前仅有19个月超过9000万吨。其中3月份粗钢产量为9572.6万吨,为今年初以来新高、历史第4高位。

  日均粗钢产量波动幅度收窄。分日均产量来看,2023年上半年日均粗钢产量为295.9万吨,其中3月、4月和6月份日均粗钢产量都在300万吨以上,历史上也只有14个月的日均粗钢产量超过300万吨。“十四五”以来,日均粗钢产量波动较大,但波动幅度呈现不断收窄趋势。其中,2021年月度日均粗钢产量最大差值为95.2万吨,波动幅度超过40%;2022年最大差值为63.2万吨,波动幅度超过25%;2023年上半年最大差值为22.9万吨,波动幅度为8.0%。

  预计全年粗钢产量走势前高后低。这与粗钢产量调控政策出台时间有较大关系,一般上半年政策不够明朗,在市场需求变化不大的前提下,企业和地方政府都有提升产量的意愿,而下半年调控政策文件出台之后,为了实现全国、地方甚至企业的总量管控,钢铁生产就受到了较大限制。

  (二)经营效益

  2023上半年,钢铁行业效益同比进一步下滑,多数企业经营困难,经营形势十分严峻。2023年1月—5月份,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6587.88亿元,同比下降2.16%;营业成本为25120.15亿元,同比增长1.05%;实现利润252.05亿元,同比下降73.22%;销售利润率为0.95%,同比下降2.51个百分点,为近10年来的较低盈利水平。

  (三)钢材价格

  2023年1月—6月份,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113.21点,同比下降20.72点,降幅为15.47%,与2018年钢材价格水平基本相当,价格处于较高位。

  2023年1月—6月份,螺纹钢(HRB400Φ20毫米,上海)均价为4008元/吨,较2022年上半年均价4853元/吨同比下跌17.41%;螺纹钢期货收盘价(活跃合约)均价为3939元/吨,同比下跌17.15%。热轧卷板(Q235BΦ4.75毫米,上海)均价为4105元/吨,较2022年上半年均价4955元/吨同比下跌17.16%;热轧卷板期货收盘价(活跃合约)均价为4020元/吨,同比下跌17.84%。螺纹钢和热轧卷板期现价格双双下行,市场对未来钢铁需求的预期难言乐观。

  (四)钢材库存

  2023年上半年,为保持良好的企业现金流,钢铁企业和钢材贸易商纷纷采取低库存策略,钢材库存下降明显。钢协钢材库存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6月下旬,我国钢材库存合计2402万吨(包括社会库存924万吨、企业库存1478万吨),同比下降18.5%,比今年2月中旬高峰值下降22.5%。

  (五)原材料价格

  1.铁矿石

  2022年国产铁精矿(62%)累计平均含税价格为878.78元/吨,同比下降19.6%。2023年以来,国产铁精矿价格由1月初的900元/吨快速上涨至3月份的1100元/吨,涨幅达到25%;随后回落至5月份的850元/吨,降幅超过20%;7月初上涨至1000元/吨左右。

  2022年进口粉矿累计平均价格为119.50美元/吨,同比下降25.1%。2023年以来,进口粉矿价格也是先从1月初的120美元/吨快速上涨至3月份的140美元/吨,增幅为17%;之后回落至7月初的130美元/吨左右,降幅约为7%。

  2.焦炭

  2023年上半年焦炭价格出现持续下跌态势,已跌至近5年同期低位。2023年初焦炭市场2轮价格调降落地后,连续2个半月价格保持平稳运行,进入4月份后连续下调10轮,其中今年初以来最高点出现在1月1日(2682元/吨),最低价在6月30日(1754元/吨),半年内下跌34.6%。2023年1月—6月份焦炭价格下跌4个月,其中最高跌幅在5月份(下跌17.84%),2个月价格保持平稳。上半年焦炭价格历经12轮调降后,累计下降约950元/吨,焦炭平均价格已逼近5年同期最低位。

  3.废钢

  2023年1月—6月份,我国废钢价格总体呈现先增长后降低再企稳的震荡走势。第一季度,国内钢材供需环境有所改善,钢铁企业废钢消费水平逐步提升,废钢价格跟随钢材价格稳步上行。以重废(重型废钢)为例,3月底重点城市重废平均价格达到2717元/吨,较今年初上涨了100元/吨左右。随后,受黑色系商品进入普跌行情影响,废钢价格也出现了快速下滑,5月底重废平均价格降至2381元/吨,最高跌幅达400元/吨;此后废钢价格逐步震荡反弹,到6月底达到2497元/吨。

  (六)进出口

  1.钢材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进口方面,2023年6月份全国钢材进口量为61.2万吨,环比下降3.1%;进口平均价格为1661.4美元/吨,环比下降4.3%。1月—6月份全国钢材进口量为374.1万吨,同比下降35.2%;进口平均价格为1717.4美元/吨,同比上涨10.1%。

  出口方面,2023年6月份全国钢材出口量为750.8万吨,环比下降10.1%,结束环比5连升;出口平均价格为892.3美元/吨,环比下降3.2%。1月—6月份全国钢材出口量为4358.3万吨,同比增长31.3%;出口平均价格为1075.2美元/吨,同比下降24.7%。

  2.铁矿石

  2023年1月—6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57613.5万吨,同比增加7.7%;进口均价为114.5美元/吨,同比下降10.3%。

  “十四五”以来,我国进口铁矿石规模保持在11亿吨以上,而进口铁矿石价格随着2016年跌至40美元/吨之后,逐步反弹,并在2020年中期开始快速上涨,一年时间从80美元/吨涨至历史高点230美元/吨,之后半年时间快速下跌至100美元/吨,目前在110美元/吨左右波动。

  3.废钢

  2023年1月—6月份,我国再生钢铁原料进口量为30.80万吨,同比增长141.0%,其中不锈废钢进口占比达60%,再生钢铁原料进口平均价格达到1115.9美元/吨。

  近年来,我国执行40%的废钢出口关税,废钢出口量持续下降。2022年我国废钢出口量为1828.19吨。2023年1月—6月份,我国废钢出口量仅为438.28吨,废钢出口平均价格为548.5美元/吨。

  下半年走势分析

  (一)市场需求预测

  建筑行业运行低迷,建筑用钢需求下降。2023年下半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仍将维持低位,拖累房屋建筑钢材整体消费需求,预计2023年全年建筑行业钢材需求量同比下降。

  机械行业运行稳定,钢材需求量将小幅增长。2023年下半年,在稳增长、扩内需、促消费等政策作用下,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将呈现平稳向好的态势,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在5%左右,略高于2022年。预测2023年机械行业钢材需求量将小幅增长。

  汽车产销两旺,汽车用钢消费量增长。2023年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的回暖将继续向汽车市场传导,叠加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影响,预测全年汽车行业将保持增长态势。今年汽车产量有望突破2900万辆,同比增长7%左右,钢材需求将同步增长。

  综合预测,2023年我国钢材需求量约为9.1亿吨,同比小幅下降1.1%。

  (二)价格走势预测

  1.钢材

  2023上半年钢价呈现“N”形走势,钢材价格由涨转跌。展望下半年,宏观层面,国内经济呈现弱复苏,经济稳增长基调不变,宏观政策在维持宽松的货币环境、修复就业市场并恢复居民信心、房地产因城施策、推出新一批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方面保持定力。海外通胀压力边际缓和,货币环境边际放松,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减弱。

  行业层面,钢铁产业需求持续疲软,供需矛盾不断累积,钢厂生产将以减产为主,叠加原料价格上下浮动空间有限,成本端支撑犹存,钢价下行空间或相对有限。因而,下半年钢材价格将呈现弱势震荡格局,缺乏上涨驱动因素。

  2.铁矿石

  随着我国政府部门对铁矿石价格监管力度的加大和行业企业众多有效举措的推进,铁矿石价格将波动下行并维持在合理区间。2023年下半年,钢材市场价格有所回落,全球铁矿石市场供应宽松,矿价总体呈现下行态势,预计在100美元/吨左右。

  3.焦炭

  从供应端看,下半年焦炭生产将下行,供应会略偏紧。2023年5月份后,在环保、利润、限产等因素影响下,焦化企业开工率略有下滑。2023年6月份,全国焦炭产量为4069万吨,同比下降2.2%。由于上半年焦炭价格连跌,焦企普遍亏损,主动限产意愿加强,下半年焦炭产量下行概率增大。从需求端看,钢铁行业进入需求淡季,短期下游需求难有明显改善,但全年需求仍将保持高位,支撑焦炭刚需。另外,焦煤价格止跌上涨,对焦炭价格有一定成本支撑作用。

  综合来看,在焦炭供应偏紧、焦煤高价格支撑、下游刚需维持高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下半年焦炭价格上涨存在一定空间。

  4.废钢

  预计下半年废钢价格仍将跟随钢材价格波动,难有独立的行情走势。因钢材供需矛盾加大,钢价承压下行,进而直接传导至废钢市场,废钢均价或将继续下跌。但与此同时,国家将出台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等相关政策,或对钢铁行业形成一定正向刺激作用,废钢价格下跌幅度有限。

  (三)进出口预测

  1.钢材

  钢材出口量保持增长,但是收缩压力加大。今年初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要经济体为抑制高通胀,收紧货币政策,全球需求收缩加剧。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6月份全球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为47.8%,较5月份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连续9个月低于50%,再次创出自2020年6月份以来的阶段新低。全球制造业持续低迷,不利于钢材需求复苏。受此影响我国钢材出口价格也持续走低,自3月份以来钢材出口平均价格持续下跌,6月份钢材出口平均价格较3月份下降31.0%,也将对钢材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预计2023年下半年钢材出口增速放缓,全年钢材出口量约为8000万吨,同比增长18.8%。

  国内需求恢复仍面临较大挑战,抑制钢材进口,预计2023年钢材进口量约为800万吨,同比下降24.3%。

  2.铁矿石

  根据生铁产量预计数据,2023年我国铁矿石成品矿消费量将同比减少3200万吨(折62%成品矿);同时,国内矿供应预计微降至9.5亿吨(成品矿微降200万吨)。因此,在港口库存保持稳定不变的情况下,预计2023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将在2022年基础上下降3000万吨,为10.7亿吨。

  3.废钢

  随着国内“基石计划”的推进,再生钢铁原料的进口将得到持续鼓励,呈稳定增长态势,预计全年废钢进口量将超过60万吨。受国内废钢资源不足影响,下半年废钢出口仍然呈下滑趋势,预计全年废钢出口量不足1000吨。

  钢铁行业发展建议钢铁行业发展建议

  (一)行业层面

  2023年7月1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提出加紧制订实施钢铁等10个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稳住这10个行业就能稳住工业经济。对于钢铁行业,第一就是明确政策导向,第二是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力,第三是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1.进一步明确粗钢产量调控政策

  粗钢产量调控事关企业生产、行业发展,具体政策措施的可预见性、可持续性,尤其是及时性对行业调控的稳定顺利实施意义重大。因此,建议进一步明晰粗钢产量调控阶段性目标和期限,并以发展质量为评价标准,不断优化粗钢产量调控措施。

  2.探索实施行业分级管理

  一方面,充分发挥规范企业评选作用,力争“十四五”期间将全部钢铁企业纳入到规范企业管理范围之内,逐步引导不符合条件的企业退出;另一方面,借助企业竞争力评级等评价方法,进一步细化管控举措,实施动态管理,推动企业全面技改实现提升。

  3.加快推进扩大内需战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指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推动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也应着重推动钢材应用拓展,包括钢结构、绿色钢材等产品的推广应用。一方面,推动产业链协同,扩大钢材产品应用空间。发挥政府组织协调作用,增强市场需求牵引作用,破解上下游产业衔接的断点、堵点、难点问题,引导钢铁企业研发和生产绿色高强钢、抗震钢、耐候钢、耐火钢产品。另一方面,引导和鼓励产品研发。汽车板方面,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和占比的快速提升,高强和超高强汽车板需求增长,比亚迪汽车2022年高强钢使用比例较2020年提高12个百分点。焊接钢管方面,我国自主研发的12米柔性承插式钢管实现了对进口6米球墨铸铁管的替代,应用于2022年冬奥会输水重点项目。

  4.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力度

  落实资源税减免、增值税优惠、关键设备进口关税减免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钢铁企业通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可享受资源税减免;对于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企业或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企业,予以增值税优惠;对于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钢铁企业,其引进的关键设备可以获得关税减免。此类政策的出台,将有助于引导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适当的税收减免可以增加企业利润,缓解企业经营压力,更好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企业层面

  面对新一轮下行周期,而且是较长时间的下行周期,建议钢铁企业以保生存为首要目标,以降本增效为发展重点,以标准认证和技术创新为重要支撑,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动能,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

  1.坚决推进规范化发展,确保政策合法合规

  《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严格落实产能置换、项目备案、环评、排污许可、能评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从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国务院去产能回头看、中央环保督察、应急管理部督查等情况来看,相关批复手续是否完备、相关政策标准是否达标已成为关系企业生存的首要前提条件。这就要求钢铁企业,一方面应全面对标产业政策,加快推进限制类装备技改升级,在置换程序上合法合规,在批复手续上齐备完整;另一方面,应与政策标准全面对标,在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等方面均达标。

  2.加快标准研制和认证评价,全面增强企业发展动能

  标准和认证作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表征,在促进产品推广、服务企业发展、塑造企业品牌方面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企业开展标准研制,一是有助于增强企业技术软实力,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提升,在政府部门、下游用户中树立高质量企业形象;二是促进企业创新产品研发,加快科技成果的市场应用步伐;三是为企业提供占据细分赛道话语权机会,展现企业在某一领域的先进技术实力,突出企业促进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认证是企业管理运营水平和生产控制能力的重要表征。为体现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水平,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绿色制造、产品质量分级、品牌创建、信用建设等领域开展认证与评价工作,一是帮助企业解决下游行业及用户日益迫切的产品差异化需求问题,增强企业质量创新和质量提升的积极性,培育优质优价的市场环境;二是凸显钢铁企业产品质量稳定性,树立钢铁行业“免检产品”形象,打造细分领域钢材产品金牌供应商;三是突出绿色低碳属性,为钢铁企业进入下游用钢产业优质供应商名录、获得政府信任和支持、赢得市场认可提供支撑。

  3.持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向系统降本要效益

  建议钢铁企业在提升运营质效上下功夫,强化系统平衡、界面协同和工序保障,让有限资源以最大限度产出、发挥价值。

  (1)加快推进极致能效工程

  实施极致能效工程,从降低主体工序能耗、余热回收和梯级利用、完善能源管理制度等方面深度开发能源转换潜力,是企业降本增效、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中国宝武湛钢基地从提升加工转换效率、优化提升界面能效、大力推进智慧能源和应用节能技术4个方面入手, 实现2022年吨钢能耗较2017年下降24千克标准煤。

  (2)深入推进智能制造改造

  深入推进智能制造,是钢铁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成本、增强产品质量一致性的重要举措。一是引入智能设备和机器人技术,实现产线的自动化和高效化,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二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优化生产参数,降低能耗,提高产能与能源利用效率;三是引入智能传感器和检测设备,实现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降低次品率和二次加工成本,减少废品损失;四是利用智能化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资源的精细化利用和循环利用,例如通过优化智能排程,减少对能源和原材料的浪费,同时进行资源回收和再利用;五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系统,实现钢铁生产与供应链的协同和优化,减少库存和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交付准确率和响应速度。

  (3)高度重视物流优化

  钢铁物流被誉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从我国钢铁企业生产成本构成上看,物流费用是仅次于原燃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我国物流成本占钢材总成本的比例为15%~30%,而发达国家如日本的物流成本占钢材总成本的比例仅为8%~10%。我国钢铁物流成本存在非常大的挖潜空间。可以说,优化物流是钢铁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针对新形势,企业一方面应尽快结合行业标准,建立和完善自身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摸清家底,开展行业对标工作;另一方面应当转变思维,树立系统降成本的理念,开阔视野,向优秀企业和咨询机构学习,把目前单个的、孤立的降本项目改为系统、全面的降低物流成本。我们应该看到,通过钢铁物流优化综合解决方案,能够解决长期困扰钢铁企业的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等系列问题,给企业切实创造经济效益,为钢铁企业实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降本增效提供重要支撑。

  (4)积极推进卓越绩效管理

  建议企业以降本增效为核心,通过优化完善标准成本体系、成本管理架构、标准化费用定额、成本数据统计优化等一系列成本管控工作,通过费用归口管理、计量管理、预算管理、对标管理优化,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降本无从下手、降本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发挥成本分析在生产经营中的指导作用,使企业能够持续以极致成本优势提高竞争力。

  (5)以技术创新推动品种结构优化

  新形势下,企业要由为市场生产向为客户生产转变,重点关注区域市场需求,准确识别区域市场特殊性,紧密对接客户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区域市场占有率。一是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多渠道向下游行业嵌入式发展,加速融入下游产业链,如方大特钢生产弹簧扁钢,进一步延伸至板簧,产业链竞争优势突出。二是实施产品高质量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与人才保障,积极营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牢牢掌握新产品研发的主动权,并积极引导市场消费,提高用户的依赖性。如宝钢股份、中信特钢2022年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率分别为4.69%和3.92%,持续深耕汽车板、电工钢、轴承钢等细分产品领域并不断取得突破,已成为各自领域的领航企业,企业经营效益连续多年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相关标签: